您好,欢迎您光临利安人寿网站

联系我们 | 收藏我们 | 使用帮助

关爱模式
关于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提示

2023-01-3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侵害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于线上金融业务,消费者应加强个人防范,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谨防被他人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验证、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警惕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等要求,进一步提高反诈意识和能力。在此,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

一、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人脸信息、身份证件、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支付二维码、验证码等属于重要的个人信息,务必妥善保管,切勿轻易提供。在必须提供身份证件的场合,可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等内容,防止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时,可将姓名、电话、出行信息等涉及个人信息的部分隐去,谨慎分享含有个人信息的照片、火车票、飞机票等内容;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载有个人信息的重要资料。

二、注意甄别金融广告,选择正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要轻信在银行营业网点以外遇到的所谓“贷款推广人员”或“银行贷款工作人员”,不随意签字授权,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特别要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等保持警惕,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应当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营业场所或APP办理金融业务。银行机构工作人员、警方或者金融监管部门不会要求消费者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验证码或向来历不明账户转账。

三、拒绝非法代理,选择正当维权渠道

若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或纠纷,应通过正当渠道如实客观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平等协商,也可以通过向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切勿轻信社会上一些“逾期铲单”“征信修复”“减免息费”等宣传广告,不要把个人信息轻易提供给所谓的“代理维权机构”,更不要参与到编造虚假信息、伪造证明材料等“恶意”投诉行为中,以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报警,确保个人账户和资金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海南银保监局关于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提示》链接: http://www.cbirc.gov.cn/branch/hainan/view/pages/common/ItemDetail.html?docId=1082732&itemId=1579&generaltype=0